婦科腫瘤癌症新知(十五)

沈默的殺手--卵巢癌()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婦癌科主任 鄭丞傑

   不含乳癌(男性也可以罹患)的話,卵巢癌是婦癌排行榜上的亞軍,僅次於子宮頸癌。雖然在台灣地區的癌症統計中,卵巢癌只在女性癌症中排名第九位,每年也不過五、六百位新病例,然而這仍然是一個令婦女朋友聞之色變的癌症,原因是死亡率高,即使醫學如此進步的今天,卵巢癌的平均五年存活率仍然只有四成多,也就是超過一半的卵巢癌患者,即使手術加上化學治療,也還是無法存活下來,因為多數的卵巢癌被發現時已是末期!

分類

    卵巢癌的種類繁多,可以說是婦科癌症中最複雜的,不過因為八、九成的卵巢癌是上皮細胞癌(epithelial ovarian carcinoma),所以一般如果沒有指明的卵巢癌,大都就是指卵巢上皮細胞癌,其中最常見的是漿液性(serous)、黏液性(mucinous),子宮內膜狀(endometroid)、亮細胞(clear cell),少數為Brenner tumor、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上皮癌與肌肉癌之混合癌(Carcinosarcoma, Mixed mesodermal tumor)

    除了上皮細胞癌之外,生殖細胞瘤(Germ cell tumor)也不少見,包括有未成熟畸胎瘤(Immature teratoma)、胚芽細胞瘤(Dysgerminoma),胚組織癌(Embryonal Carcinama)、內胚層竇瘤(Endodermal Sinus Tumor)、絨毛膜癌(choriocarcinoma)、性腺母細胞瘤(Gonadoblastoma)。這些生殖細胞瘤佔了卵巢腫瘤的15-20%,不過多數為良性的成熟畸胎瘤(Mature teratoma),少數才是上述惡性生殖細胞瘤。

    還有一類卵巢腫瘤來自特別的性腺基質(specialized gonadal stroma),包括顆粒細胞瘤(Granulosa cell tumor)、鞘細胞瘤(Thecoma)、史脫力-雷迪格腫瘤(Sertoli Leydig Cell Tumor)、半陰陽胚細胞瘤(Gynandroblastoma)、脂細胞瘤(Lipid Cell Tumor),這些若非良性,便是惡性度低的卵巢癌,佔了所有卵巢腫瘤的5-10%。

此外,還有一類卵巢腫瘤來自非特異的間質細胞(Nonspecific mesenchyme),包括良性的纖維瘤(Fibroma)、血管瘤(Hemangioma)、肌肉癌(Sarcoma)。這些一共佔了卵巢腫瘤的5-10%。

除了上述原發性卵巢瘤、卵巢癌之外,還有一種轉移性的卵巢癌,常見的是消化道轉移來的Krukenberg tumor,還有乳癌和子宮內膜癌轉移到卵巢的,以及其他地方的淋巴癌轉移到卵巢的,這些也佔卵巢腫瘤的5%左右。

症狀

    卵巢癌中最多見的上皮細胞癌,常見於五十歲以上的婦女,但三、四十歲,甚至二十多歲的,也並非罕見;而生殖細胞瘤則多見於十多歲、二十多歲的青少女。因此,事實上任何一個年齡層的女性,都有可能長卵巢癌,有些父母很天真地以為「我女兒又沒性經驗,怎麼可能長啥東西!」,其實性行為會長出小孩,卻跟長不長出子宮或卵巢腫瘤癌症無關呀!

    很多婦科學教科書都寫「卵巢癌的初期症狀就是沒有症狀!」但事實上我在1990年代曾針對一百五十例卵巢癌分析其臨床症狀,發現九成以上都在被診斷出卵巢癌之前的幾個月或幾週前,即老是感到「下腹不適」、「下腹漲漲」、「下腹痛痛」,也有一些人是感到「消化不良」、「頻尿」,總之,由於不是「陰道出血」這樣的特異症狀,不僅她們常常認為是腸胃的毛病,有時候其他科醫師也沒想到會是婦科的問題。

    因而未能早期診斷,也因而在西方的婦癌教科書中,卵巢癌有四分之三是在第三、四期才診斷出來,而被認為是「沈默的殺手」。台灣地區由於婦科超音波的使用十分普及,我在1990年代的研究中發現有四成可以在第一、二期即診斷出來,比西方的四分之一要高,但是,比起子宮頸癌和子宮內膜癌八、九成都在第一期或零期即診斷出來,還是差了不少,其原因除了早期症狀為非特異症狀之外,另一個原因是由於卵巢為在骨盆腔中偏後方,經常是躲在子宮的後面,如果大到自己從腹部可以摸到,大都以是十公分以上了!

    過去20年中,我見過許多長了不小的卵巢瘤、卵巢癌的婦女,腹脹如鼓,卻以為只是變胖了,而猛做仰臥起坐、有氧舞蹈、韻律操,卻發現肚子越來越大。也有長了卵巢瘤,小腹挺出來了,和未婚夫上了床,才被他發現而送來及時診治,救回一命的。

    因此,如果有下腹不適或漲痛的情形,持續兩週以上,使用腸胃藥並不能改善,不妨上婦產科檢查一下,如有懷疑,超音波馬上可以知道有沒有卵巢腫瘤或癌症。對於4070歲之間的婦女朋友,這點尤其重要,因為這些人正處於卵巢癌的好發年齡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