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腫瘤癌症新知【五】--子宮頸癌前病變的診斷與處置﹝下﹞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婦癌科主任 鄭丞傑

  症的前兆性病變,是否應該立即開刀解決掉呢?是否所有的癌前期病變,都需要處理呢?由於近年來婦女接受抹片檢查的意願也逐漸提高,在變成侵犯性癌之前即被診斷出來的機會,也會逐漸增加,因此大家有必要瞭解一下癌前期病變的處理流程。

癌前期病變的處理

  一般而言,抹片檢查結果為第三級以上,或者照1988訂的、2001年再修正的新分類法,亦即前期所提的貝市系統(Bethesda System)鱗狀上皮或腺體細胞有異常者,都需要做陰道鏡檢查,如果發現有可疑之處,立即做切片檢查。甚至也有人主張,如果一連兩次抹片檢查結果為第二級以上,即應做陰道鏡檢查,原因是第二級固然有一部份是由於發炎所致,但也有少部分事實上還是存在了癌前期病變。

  如果陰道鏡檢查顯示有可疑的病變,而定點做切片,其準確度要比沒有陰道鏡觀察下,直接任意切片取樣好得多。切片如果確定為癌前期病變,針對CINⅠ和HPVI,亦即低度的SIL,可以選擇定期追蹤,或者再做一種叫做病毒抹片(HPV typing)的檢查,如有高度致癌病毒感染的話,才做「大切片」(子宮頸錐形切除)或者是「線圈電切術」(LEEP、LETZ)。針對CINⅡ、CINⅢ,亦即高度的SIL,則一律應該再進一步檢查,做大切片,因為原先的小切片不能保證其他未切到的子宮頸沒有更嚴重的病變,例如很可能小切片告訴我們為CINⅠ,但是做個LEEP卻變成CINⅢ,也可能小切片為CINⅢ、做了LEEP卻變成微侵襲性的子宮頸癌(即第Ia期),則處理方法就不一樣了。

  我們不能小刀大開,也不能大刀小開,過與不及都不適合。因此光只有小切片不能據以做處置,需要將整個子宮頸外口的鱗狀上皮和柱狀上皮兩種表皮細胞交界處,亦即所謂的「轉換區」或「變性區」(T-zone)整個切除下來,以確定沒有更嚴重的病變。這種大切片方法,過去流行用圓錐狀切除,可用刀子或雷射刀做,大約五分鐘即可完成,90年代之後的新方法則是用一個線圈狀的金屬,通電後將變性區做個小小的全面切除,這種簡稱為LEEP或LETZ的方法,只需兩、三分鐘即可完成,切除比較淺層的子宮頸組織,但仍涵蓋了容易長癌的整個變性區,出血量少,又完全不影響日後懷孕的成功率。

  如果陰道鏡檢查無法完全看清整個變性區,亦即為「不滿意」的結果,也需要做小切片和子宮頸內管搔刮術,如有異常,再做進一步的大切片檢查。

  假如大切片顯示,變性區的病變確實只有CINⅠ、Ⅱ、Ⅲ這些癌前期病變,則視患者的年齡、生育狀況、與醫護人員的合作程度等各種因素做個別考慮。

  一般而言,CINⅠ比較不必太擔心,57%會自然恢復正常,定期抹片追蹤檢查即可,必要時再做陰道鏡;也有人主張直接給予雷射、冷凍、電燒,不過現今因為有LEEP這種方便有效的辦法,因此如做了LEEP,結果還是只有CINⅠ,大可不必煩惱,尤其如果切除的組織邊緣已完全沒有變性細胞的話,更不用擔心隨時會長成癌症了。

  CINⅡ和CINⅢ比較令人擔心些,多數醫師主張CINⅡ還是可以不必做子宮切除,有些人則認為事實上CINⅡ、CINⅢ也不是界限分明的,應同等看待。不過由於這些癌前期病變演成侵犯性癌症,通常需要幾年的時間,因此如果大切片切下組織的邊緣乾淨,而患者尚未生育或只有一個小孩,可以不必切除子宮,趕快懷孕生產後再處理不遲。

  如果是CINⅢ,患者已完成生育任務,或由於教育水準不高,不大可能遵醫囑,乖乖來追蹤檢查的,則子宮切除是一個好方法。如果CINⅢ,大切片的邊緣還有變性細胞,堅決還要生小孩的,不妨再做一個更大範圍的大切片,看結果如何再做定奪;如已不再生育,子宮切除是個明智的抉擇。如果堅持想保有子宮體和月經,也可以採用部分子宮頸切除術,亦即切除露出在陰道內的子宮頸下段,而保留子宮體及在骨盆腔內的子宮頸上段。因此,如何處理端視各種相關狀況而定。針對比較少見的零期腺癌(AIS),由於病變大都偏在子宮頸上段,較靠近子宮,一般主張子宮切除比較安心,但如尚未完成生育任務,可以採用大切片,外加子宮頸內管搔刮,如都沒問題,可以密切追蹤之。

  由於近年來保守性手術成為主流派,即使在癌前期病變,大部分也只需大切片組織邊緣沒問題,都不需要切除子宮,一概以定期追蹤代替,而復發率卻只有0.6%左右,對於日益晚開始生育,卻早早開始性行為的現代女性,的確是一大福音。

癌前期病變的意義

  有幸早期診斷出癌前期病變的婦女,切勿談癌色變,更不需沮喪難過,如果還考慮生育,瞭解一下這些病變的過去與未來即可知道,其實幾乎是不受影響的。統計上,由正常的狀況變成CINⅠ大約是一、兩年的時間,變成CINⅢ則約五年左右,不過似乎未必一定是由Ⅰ→Ⅱ→Ⅲ循序漸進式的變化,可能也有「跳級」前進的狀況。

  至於CIN變成侵犯性癌的機率如何呢?大致而言,CINⅢ變成侵犯性癌的機會約為15%,CINⅡ為5%左右,CINⅠ則只有1%左右,另外,CINⅠ有11%機會變成原位癌(CIS),CINⅡ有22%變成CIS,當然,時間愈久百分比愈高,如只追蹤個三、五年,會變成癌症的機率自然是更低了。但是也有研究指出,如果不做任何處理,經過平均四年的追蹤,CINⅠ的病患已有16%變成CINⅢ了,因此短期內也許還不是大問題,長期的話,不能不考慮它變成CINⅢ,甚至侵犯性癌症的可能性。

  總之,定期抹片檢查是防治子宮頸癌的不二法門,如果發現癌症前期病變,不必心慌意亂,好好與婦癌專家討論一番,再決定適當的處理方法,預後十分良好,不論只做子宮頸錐形切除,或單純子宮切除,只要變性區都已切去,邊緣沒有異常細胞,則治癒率都趨近百分之百;而即使在追蹤過程中發現復發,絕大多數也都只是癌前病變,而非真正侵襲性子宮頸癌,預後仍十分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