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腫瘤癌症新知之四--子宮頸癌前病變的診斷與處置﹝上﹞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婦癌科主任 鄭丞傑

  道是:「預防勝於治療」,對於子宮頸癌,如何預防其發生,其實和預防性傳染病的方法是一樣的,雙方都長期單一性伴侶、長期使用保險套都是有效卻不易完全做到的,如能從避免太早開始性行為、減少性伴侶人數、注意營養、不抽煙、避免性傳染病等幾方面去注意,已屬不錯。但對先天上的家族遺傳傾向,亦即基因上的缺陷,則不可能讓我們有選擇的機會。

  不過,至少我們能做到一件事,那就是早期診斷,甚至在還沒有演變成子宮頸癌之前,即先診斷出來,而阻斷走上癌症之路,因為變成子宮頸癌之前還有所謂的癌前期病變,也就是醫師可以藉由抹片、陰道鏡、切片等方法,診斷出還沒正式成癌,但未來將演變成子宮頸癌的狀況,也因此我們才說,子宮頸癌其實是一個容易防患於未然的疾病,如果拖到侵犯性癌(Ib期以後)才診斷出來,實在可惜,拖到第三、四期,那就更是十分不應該了,為什麼呢?因為子宮頸癌有個明顯的症狀--性交後出血,只要求醫,大都可以早期診斷;而如果每年定期做抹片,更是通常在零期癌(原位癌)之前即診斷出來了。

子宮頸癌的症狀

  子宮頸癌的典型症狀就是性交後出血,起初可能只是點狀出血,只有一點血絲,後來可能愈來愈大量,次數也越頻繁,如果不延誤時機,及早求醫的話,這時候大都只是第Ia或Ib期而已,有不少婦女因為平時即有亂經的情形,因此對這種不正常的出血不以為意,加上從無定期抹片檢查的習慣,因而儘管它有明顯症狀,仍然拖了幾個月,甚至幾年才發現,殊為可惜。

  很多被診斷出為子宮頸癌的病人,都「天真」、「無辜」地說:「怎麼可能呢?一點也不痛,只不過是出一點點血,就是子宮頸癌了!?」也許她們都被電視連續劇所誤導了,事實上癌症初期極少會痛的。
如果一直沒有求醫診治,子宮頸癌侵犯到輸尿管、骨盆壁、坐骨神經時,那就真是會痛了,這時便可能痛到腰部及下肢。侵犯到膀胱或直腸時,則可能出現小便困難及疼痛、血尿、便秘、血便等症狀:如果一直都沒有治療,或者不能及時控制病情,最終將演變成尿路阻塞,而成尿毒症而死亡。

子宮頸癌前期病變

  既然出現性交後點狀出血,如果是子宮頸癌的話,通常都已是第一期,而事實上有此一症狀的時候,多數只是子宮頸糜爛,因此也未必是癌症,那麼如何更早期診斷子宮頸癌呢?

  答案就是每年定期做抹片檢查,有異常時再進一步做陰道鏡檢查及切片檢查。因為零期癌是靠顯微鏡診斷,而非肉眼即可看出來的,更何況還有比零期癌更早的癌前期病變呢!

  這些癌前期病變,通稱為「子宮頸細胞變性」或「子宮頸細胞化生不良」(cervical dysplasia),也有稱為「子宮頸上皮內贅生瘤」(CIN)。所謂「變性」,即是細胞失去了它的正常性狀,也有人譯為「化生不良」指的是同一意義。至於「贅生瘤」一詞,看來似乎比較可怕些,其實意思也差不多,指的就是非人體原有,新長出來的東西,這樣的說法,好像比較能警惕人們小心,不過事實上對談癌色變的華人而言,說是癌前期病變,就已經很嚇人了,不是嗎?

  目前醫界通用的「子宮頸上皮內贅生瘤」,分成三個等級,即CINⅠ、CINⅡ、CINⅢ。CINⅠ也就是輕度的細胞變性,CINⅡ是中度的細胞變性,CINⅢ則包括了重度變性和子宮頸原位癌(CIS)。因此,如果看到醫師寫上CINⅢ,千萬別以為是第三期癌症,而難過不已,事實上這只是侵犯性子宮頸癌之前的病變,連第一期癌都還不是呢!很多人一聽到原位癌,即哭哭啼啼,其實我們應該恭喜這些人早期發現,是不幸中的大幸呀!別怨天尤人,別羨慕他人,也許別人不是比妳幸運沒病,反而是有問題卻還未能及早發現哩!

  另外有個新的名詞,是一九八八年美國的婦癌和婦科細胞學專家訂定的,也許也值得大家認識一下,這名詞叫做「鱗狀上皮內病變」(SIL),又分成低度(low grade)和高度(high grade)兩種,前者包括人類乳突病毒感染(HPVI)以及CINⅠ,後者則包括了CINⅡ及CINⅢ。

  這一套細胞(抹片)診斷系統,認為CINⅠ是比較良性的狀況,大部分會自然恢復正常,而且即使進一步惡化為CINⅡ、CINⅢ也還有幾年的時間,距離要成子宮頸癌那就更久了。而CINⅡ和CINⅢ事實上並不易完全區分,而且同樣都是比較不好,較容易演變為真正的子宮頸癌的,因此同樣需要比較積極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