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專欄--婦科腫瘤癌症新知【二】-子宮頸癌的診斷與治療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婦癌科主任 鄭丞傑

  於子宮頸癌在華人婦女中,遠比子宮體癌要常見得多,因此我們所俗稱的「子宮癌」,指的是子宮頸癌,如果是子宮體的子宮內膜癌、子宮肌肉癌、子宮間質肉癌等,都要特別指明。

癌症一般在臨床上都有分期,這是為了治療和了解其預後的方便。

子宮頸癌由零期到四期,共分成五個階段:

  零期癌又稱原位癌,指的是最早期、最輕度的子宮頸癌,癌細胞僅見於子宮頸的上皮層內,而沒有任何侵犯到間質組織。零期癌是肉眼所看不出來的,需要切片做顯微鏡診斷。
第一期到第四期是侵犯性的子宮頸癌,所謂侵犯性是相對於原位癌,也就是癌細胞已不限於上皮層內而已了。

  第一期癌,癌細胞已穿透上皮層,但仍侷限於子宮頸內。第一期分成Ia和Ib兩個分期,Ia是在臨床上還看不出來是癌症,又分成Ia1和Ia2兩個次分期,需要病理專家用顯微鏡仔細檢查,才有辦法做出正確的診斷。Ia1指侵犯到上皮細胞以下,但深度在3毫米,寬度7毫米以下。Ia2則指侵犯深度3毫米以上,5毫米以下,且寬度7毫米以下。Ib則指的是癌細胞侵犯的範圍已大過Ia2的程度,但仍限於子宮頸內,不論臨床上能否看出來,都屬Ib期。Ib又分Ib1及Ib2,以腫瘤的大小來區分,大於四公分以上直徑的,列入Ib2,否則是Ib1。

  第二期癌,指的是癌細胞已不限於子宮頸之內,向外蔓延,但還沒有侵犯到骨盆壁,如已侵犯陰道,則只侷限於陰道內(上)三分之二段,而不到下三分之一段。第二期又分成IIa和IIb兩個分期,IIa是沒有侵犯到子宮頸旁的組織,IIb則已侵犯到子宮旁的軟組織,不過仍未到骨盆壁。

  第三期癌,癌細胞已侵犯到骨盆壁、陰道外(下)三分之一段,或者腎臟已有水腎,甚至失去功能的現象了。第三期又分成IIIa和IIIb兩個分期,IIIa是還沒有犯及骨盆壁,IIIb則已侵蝕到骨盆壁,或引起水腎或腎臟無功能。

  第四期癌,是最嚴重的狀況,癌組織已蔓延真骨盆腔以外的地方,或者犯及膀胱或直腸的黏膜了。這一期又分成IVa和IVb兩個分期,IVa指的是轉移到附近的器官,IVb則是轉移到遠處的器官,也就是真正的癌症末期了。

  之所以要如此細分子宮頸癌的期別,目的是做各種不同的治療方法之參考,以期獲得最佳的療效和預後。

  通常除了原位癌之外,侵犯性的子宮頸癌中,第一、二期被認為是癌症早期,第三、四期則是較嚴重的癌症(advanced cancer),不過事實上一和二期的預後不同,三和四期也不同。
那麼,究竟子宮頸癌是如何診斷,如何去分期呢?

子宮頸癌的診斷

  原位癌是肉眼看不出來的,第Ia期(微侵犯性子宮頸癌)亦然,即使Ib期,也有少部分是婦科醫師做內診時,肉眼不見得能一望即知是癌症的。因此,仰賴顯微鏡才能作早期診斷是必然的。抹片檢查就是醫師以特做的抹片用具,或者用棉棒、刷子、木片,在子宮頸口和子宮頸內管,輕輕抹下由子宮頸上脫落的細胞,塗在玻璃片上,放入酒精固定液,再交給實驗室工作人員處理,用顯微鏡觀看子宮頸細胞的狀況。抹片檢查就是最簡單的篩檢子宮頸癌的方法。

  不過抹片本身有一些不準確性,可能由於子宮頸閉鎖、嚴重前屈或後屈,或臨床醫師採樣的時機不對、技術不佳,也可能由於固定、傳送過程失誤,也可能因為判讀的技術人員、細胞病理醫師的失誤,因此,一般而言,再好的抹片,也可能有百分之一、二十的偽陰性出現,所謂偽陰性就是有問題的病例,卻當成正常的,這也正是醫師一直希望還是維持每年做一次抹片,而不要仿效美、加等國,一連三年沒問題即改成三年做一次抹片的道理。

  抹片有異常時,需要進一步檢查,也就是做陰道鏡檢查,如發現異常,即立即做切片檢查和子宮頸內管的搔刮術。

  切片和抹片不同,切片是切下一小片一小片的子宮頸組織,抹片則只是抹下子宮頸表皮脫落的細胞。大家聽到切片大概都有點怕,其實子宮頸切片不會痛,只有酸酸的感覺,因為子宮頸並沒有痛覺神經,否則婦女生產時將會更痛上千百倍,這是造物者神奇之處。

  子宮頸切片和子宮頸內管的搔刮術,雖然在陰道鏡下操作,但因所切下的只有小小片的子宮頸組織,因此萬一病理醫師打出的報告,只是原位癌、Ia期的癌(微侵犯性癌),甚至比零期癌更早的子宮頸癌前期病變(CIN),亦即所謂子宮頸細胞變性,或稱子宮頸細胞化生不良,則為了確定的確不是Ib以後的侵犯性癌,還需要做俗稱「大切片」的子宮頸錐形切除術(Conization)或線圈電切術(LEEP),因為小切片無法讓我們放心其他沒切到的部分,的確也只是零期、Ia期癌,甚至更早的癌前期病變而已。

  大切片是將子宮頸做一個圓錐狀的切除,所以切下大部分的外子宮頸口附近的子宮頸組織,不過還不是切除整個子宮頸,因此這仍只是一個小手術,可以不必住院。近年來使用線圈電燒的方式切割(LEEP,LETZ)只需三分鐘左右即可完成,而且流血量少,十分方便。

  總之,抹片、陰道鏡、切片、子宮頸內管搔刮、大切片等,都是為診斷子宮頸癌而做的檢查方法,一般而言都沒有疼痛或嚴重的不適,因此,除了每年一次的抹片之外,必要時需做陰道鏡檢查切片、大切片時,也不必太緊張。

  另外,有一種叫做子宮頸攝影術的放射線檢查方法,也是用來診斷早期子宮頸癌的,不過在台灣地區並未普遍使用,主張使用這種方法的人,認為訓練有素的陰道鏡專家為數不多,因此欲將所有抹片可疑有問題的人,都送去做陰道鏡檢查,既不方便,也不切實際,尤以在偏遠地區為然,不過有些醫師懷疑這種檢查方法的準確度,何況能正確判讀這種X光片的醫師,也同樣不多呀!另一方面,由於中華民國婦產科醫學會近年來大力推廣陰道鏡的訓練,已有不少第一線的開業醫師也會看陰道鏡了,因此未來國內採用子宮頸攝影術去診斷早期子宮頸癌的機會應該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