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血管抑制劑~21世紀抗癌的新曙光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婦癌科主任 鄭丞傑

新生血管抑制劑治療癌症的理論近來被稱之為本世紀治療癌症的新曙光,不僅廣泛地受到癌症患者及家屬的深切期待,醫界也樂見於它能真正地解決癌症—這個威脅人類生命、考驗醫療人員的宿敵。

這項醫學史上重大的突破是被尊稱為「新生血管之父」的哈佛大學教授佛克曼(Moses Judah Folkman)花費四十年光陰所得到的代價。醫界在許多的癌症臨床研究上都發現一個現象,就是癌細胞的四周都密佈著微血管,而這些新生血管的發育與生長則是癌細胞生長與轉移的基礎,因為癌細胞的生長需要血液提供足夠的氧氣與營養,無疑地這些新生血管自然成為供應癌細胞生長的管道。

目前臨床上使用彩色都卜勒超音波去偵測腫瘤的血管血流,也正是根據這個原理。佛克曼認為若能抑制癌細胞新生血管的生長和發育,應該可以抑制癌細胞的生長,而使已有的腫瘤萎縮甚至消失。而以佛克曼理論為基礎所進行的研究中發現,人體內完整的微血管系統主要是藉著微血管的內皮細胞緊密地以單層形式排列著。在正常的生理狀況下,血管的新生作用主要是發生在女性的身上,如排卵期、月經期或胎盤成熟期;男性身上則很少有新生血管作用的情形發生,除非是受傷時,組織行血管新生作用來彌補傷口。

因此,人體若出現新生血管的現象時,多半是因為病理因素所造成的。經過反覆實驗得到證明,病理性的新生血管作用可能暗示著人類罹患與血管新生作用的相關疾病,諸如糖尿病的視網膜病變、新生血管性的青光眼、固形性腫瘤等,而這些疾病中對人體危害最大的,莫過於腫瘤病變的威脅。

佛克曼的新生血管的理論在1971年首度公開發表,卻激不起熱烈的迴響,甚至受到諷刺,原因包括很多,如受限於當時的學理、研究工具、研究方法都無法讓他獲得直接證據,理論當然說服不了別人;沒有基礎醫學博士的人提出非主流理論,怎麼可能受到重視等。但是這些都沒有使臨床小兒外科醫師佛克曼喪失自信,因為他所堅信的、也是陪他一路走來的是理想、信念及實驗室中的事實真相,佛克曼依然持續不斷地在新生血管領域中孤軍奮鬥。

在佛克曼的理論未獲重視之前,醫學界對於治療癌症的思維模式一直是硬碰硬式的直接對抗癌細胞,也就是設法殺死它,以達挽救病患生命的目的。但偏偏天不從人願,勇猛頑強的癌細胞卻老是打贏這場戰爭,而佛克曼提出的新生血管抑制理論,一改傳統思維窠臼,既然正面對抗癌細胞老是失敗,那麼換個方式阻止它生長是否可行呢?目前這個答案可以說是百分之九十以上肯定的。佛克曼利用阻斷新生血管途徑,讓需要營養供給才能成長及轉移的癌細胞受到抑制,其實癌細胞依然存活,只是進入休息不再成長的狀態,假若出現了適合它生長的環境,意即有了養分的供應,癌細胞會馬上就甦醒過來的。

因此,新生血管抑制劑治療癌症的療法又可稱之為「冬眠療法」、「休眠療法」、或「飢餓療法」。既然新生血管抑制劑對於癌細胞而言只是抑制其生長及轉移,因此,進行狙殺的動作就必須由其他的療法來執行,也就是說,想真的根除癌症,光靠新生血管抑制劑是不夠的,一定得搭配其他針對癌細胞的療法同步進行才能奏效,如手術割除、化學療法、放射線治療、免疫療法、荷爾蒙療法。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對於治療癌症這個難纏的疾病,絕非單一療法所能奏效的,採用「雞尾酒式」的複合療法,才能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真正療效。因此,未來新生血管抑制劑在克服藥物有效濃度及降低副作用的兩大課題之外,也得藉由其他療法的相互搭配使用,對於癌症患者的病情改善甚至治癒才會有實質上的助益。由佛克曼的新生血管理論所衍生進行研究的治癌藥物,在全世界各國多達數十種之多,過去醫界所使用的藥物中,也曾有類似新生血管抑制的作用,如目前已進入第三期人體試驗的沙利竇邁(Thalidomide),但截至目前為止,屬於真正針對癌細胞會新生血管的特性所研發的抑制藥物,僅僅完成動物實驗,還未真正完完全全地通過人體實驗階段。

不過,在佛克曼反覆不斷的實驗當中,值得慶幸的是,這種萃取於動物軟骨組織的物質,由於是天然的,對人體幾乎完全沒有毒性及副作用,光是這點就足以讓人對它懷有無限的期待。現在,新生血管抑制理論走到最後收成的階段,無庸置疑地,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佛克曼的理論絕對是劃時代的貢獻,同時,我們也可以期待新生血管抑制的藥物早日問市,如果再加基因療法有所突破,那時便是真正終結癌症之時,亦是佛克曼高唱凱旋之歌,甚至榮獲諾貝爾獎的勝利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