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資訊新聞轉載

釣魚螢光棒抹檢會中毒?醫師:言重了

衛生署一句「婦女不必白花錢做螢光抹片檢查」,引起廠商反彈;有人也因而揭露坊間有醫師以釣魚用螢光棒進行抹片檢查,「毒害」婦女,以凸顯醫政漏洞,反「將」衛生署一軍。醫師指出,釣魚用螢光棒輔助抹檢,效果確實令人質疑,但中毒之說,可能言重了。


最近不少媒體報導不肖醫師以釣魚用螢光棒為婦女進行螢光抹片檢查,引發爭議;事實上,為尋求更有經濟效益的醫療器材,醫界常自行改良或就地取材以克難方式設計檢查工具;若是侵入性的醫材或療法,依規定須經人體試驗;但若為非侵入性的醫材,因對人體傷害低,醫界人士自由發揮的空間也較大,早期釣魚用螢光棒拿來當抹片檢查輔助工具,可能屬後者。


淡水馬偕醫院婦產科醫師張志隆說,子宮頸螢光抹片檢查法的原理是利用細胞病變時,細胞蛋白質濃度和量不同,在檢體上塗抹醋酸後,病變細胞的蛋白質凝固物會增加、變白,經由螢光照射後不會透光,即可判定是否有病變細胞。由於其原理類似在做抹檢時加上「手電筒」,照亮子宮頸,抹檢螢光棒問世時,即有醫師戲稱,拿演唱會時用的螢光棒,可能也有效;會有醫師用釣魚用螢光棒,應也基於相同的想法。


不過,張志隆強調,目前全球僅有一家廠商取得抹檢螢光棒的專利,為藍白光,已證實可看得見病變細胞;而釣魚用的螢光棒為綠光,波長與藍白光不同,是否同樣有效,沒人做過研究,效果如何還待商榷。但螢光棒發光原理大同小異,其化學發光液在螢光棒裡,只要小心使用,不讓液體流出,釣魚用的螢光棒是不是比抹檢用的螢光棒還毒,則不得而知。


台北國泰醫院婦產科醫師鄭丞傑也認為,做抹檢時,螢光棒是以雙面膠黏在鴨嘴上固定住,不會碰觸到子宮頸,而且做抹檢的時間很短,通常不到一分鐘,理論上應不致有傷害。但釣魚用的螢光棒畢竟非屬醫療器材,在保障民眾權益下,若真有醫界使用,衛生單位可能要了解是否會危害人體。


至於,螢光抹檢究竟值不值得花錢做?則見人見智。鄭丞傑說,近來發展出的新式抹檢包括螢光抹片、電腦抹片、薄層抹片等,都只能找出更多的低度細胞病變,對重度細胞病變發現幫助有限,而子宮頸癌低度細胞病變進展到重度細胞病變,得要好幾年,且62%會自動消失,是否有需要及早發現,醫界看法不一。以公共衛生觀點,必須著眼經濟成本,健保給付傳統抹檢即足夠;但「生命是個人的」,民眾也有權加選其他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