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腺症 有機會保留子宮

《原載聯合報2007/04/22》【施靜茹/台北報導】

  不少嚴重子宮肌腺症患者,不堪月經疼痛而拿掉子宮,醫界研究發現,患者可先做子宮針刺切片,確認是否為子宮肌腺症,此方法可讓婦女有機會保留子宮,未來仍可生育。

  這項研究由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癌科主任鄭丞傑發表,已刊登在今年四月出版的「人類生殖」國際期刊。

  鄭丞傑說,他在兩年內,從100名診斷子宮肌腺症並已決定切除子宮的婦女,藉腹腔鏡導引,做子宮肌肉層的針刺切片,將子宮組織做病理診斷,結果發現92名患者確實為子宮肌腺症,再與她們後來切除的子宮對照,結果也符合。

  鄭丞傑強調,這是一項先驅研究,對還想生育的子宮肌腺症患者,可做為治療用藥的參考。

  鄭丞傑曾治療過一位22歲、未曾有性經驗的小姐,她每次月經來,就痛得在地上打滾,檢查後發現患子宮肌腺症,雖吃藥治療,但不久又復發。

  他說,過去子宮肌腺症患者多在40歲上下,但近年來,20、30歲的年輕粉領族,也常因嚴重經痛來求診,這些粉領族不但未婚,很多人甚至沒有性經驗,若切除子宮,患者不但未來生子無望,可能連婚姻路都受挫。

  鄭丞傑表示,過去診斷子宮肌腺症,以病人?述症狀為主,病人若表示月經要來前幾天就開始痛,甚至結束後幾天仍痛,會再透過抽血、內診及超音波檢查,如發現子宮壁超過三公分,且患者血液中的腫瘤標記CA-125逾正常值,大多就診斷是子宮肌腺症。

  鄭丞傑表示,子宮肌腺症會聚成一團局部的肌腺瘤,可以手術切除,並保留子宮;較不嚴重的患者可用藥物治療,但可能會引發聲音低沈、乳房變小或長鬍子等副作用;也可注射腦下垂體荷爾蒙拮抗劑,但一針七千元,且健保不給付。

  鄭丞傑指出,子宮肌腺症發生的原因,主要是子宮內膜跑到子宮肌肉層內,可能因生產或人工流產時,壓力太大造成內膜被擠向肌肉層,也可能由於晚婚、晚生育,月經不停產生內膜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