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年輕化 長期亂經要當心
多發生在停經後 肥胖為高危險因子
牛肉或脂肪食物易提高罹癌率

《原載中國時報2007/04/18》【陳旻苹/台北報導】

  子宮內膜癌有日益年輕化的趨勢,尤其亂經女性需提高警覺。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癌科主任鄭丞傑醫師指出,台灣年約800例,近 5年成長率年逾四分之一,最年輕的患者才29歲。

  鄭丞傑進行2次子宮內膜癌研究調查發現,有40%以上患者發生在停經前(包括更年期),有10%發生在40歲以前,比西方工業國家還早,原因不得而知。一般通常發生在停經後,以50∼59歲最為常見。

  有些女性很久才來一次月經,別以為省事就好,無論是1年只來4次的「四季紅」,或半年經、年經的婦女,要特別小心,鄭醫師指出,一般月經28∼30天周期者,每個周期有14天是黃體期(高溫期),有黃體素保護子宮內膜,另一半時間雌激素刺激子宮內膜增生肥厚;而 60天或更長周期的人,黃體期還是14天,被雌激素刺激的日子變長,因而容易致癌。臨床上最年輕的子宮內膜癌患者只有29歲,長期亂經,沒有規則排卵、身材微胖,血紅素6.0,因為是處女,先前在南部沒有醫師為她內診,經門診發現後,在不破壞處女膜的狀況下,做子宮內膜搔刮術,最後發覺癌細胞已侵犯到子宮頸。

  由於子宮內膜癌大都會造成「亂經」(尤其是異常陰道出血)或停經後出血,這種特異症狀使得婦女大都會找婦產科醫師求診,因而七成以上的患者在被診斷時,仍為第一期,一、二期加起來約佔85%。更年期婦女最容易被誤診,多數婦女和醫師直覺上都以為是更年期的變化,而未做進一步檢查,錯過治療黃金時間。絕大多數的子宮內膜癌都可以手術治療,如果距離最後一次月經1年以上發生出血,要迅速就醫。

  肥胖也是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高危險因子,尤其是上半身肥胖。研究顯示,超重9∼23公斤的婦女,罹患子宮內膜癌機率為正常體重婦女的3倍,超重23公斤以上的,則高達10倍。

  鄭醫師表示,多吃蔬菜、新鮮水果、全麥麵包或選擇橄欖油,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較低,β胡蘿蔔素和維他命C的攝取,對子宮內膜有保護效果。素食者血中之雌三醇、全部的雌激素及泌乳激素皆偏低,罹患子宮內膜癌機率下降。而多吃牛肉或脂肪類食物,會使腸道對雌激素的吸收增強,研究顯示,恐將提高罹癌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