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癌症篩檢 需政策及執行雙管齊下

《原載中央社2007/02/02》【陳清芳/台北報導】

  婦女衛生界票選去年十大健康新聞,其中七則與癌症有關,包括「一碗湯麵」五兄妹與癌母分享、子宮頸癌疫苗問世等,學者認為,婦女的健康意識勝過男性,但仍需檢討政策面及執行面以提升癌症篩檢,尤其是要加強原住民、新住民、偏遠地區弱勢婦女的預防保健。

  這十大新聞依序是:全球首支子宮頸癌疫苗上市、乳癌發生率蟬連婦癌第一位、吸二手菸致使子宮頸癌風險增加逾七倍、生育力持續下降、台灣乳癌發生年齡比歐美提早十年、早晚各炒五盤菜則罹肺癌機率升高六點一倍、墮胎藥RU486用量五年內成長三倍、「一碗湯麵」的故事、七成五台灣婦女沒有乳房自我檢測、少女吸菸率高於熟女。

  台灣婦女健康學會成員、長庚醫院婦產科醫師鄭博仁指出,這項一般成年女性、醫學及公衛學者、媒體記者、婦女團體及性別研究社團共一千一百四十九有效問卷結果中,七則新聞直接與癌症有關,另外少女吸菸間接與癌症有關,顯示癌症是婦女最關心的問題。

  台灣婦女健康學會成員、國泰婦產科醫師鄭丞傑從十大新聞歸納出四大現象:台灣婦女防癌觀念不足、女性吸菸人口持續增加且以青少女為甚、女性性觀念較從前開放、女性罹癌影響家庭社會甚巨,共同結果就是導致單一家庭的抗癌支出與社會總體醫療資源的負擔。

  兩位醫師指出,婦女初次性行為年齡下降,提早暴露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意謂著病毒導致子宮頸癌的風險上升,另外四十到五十歲是乳癌發生的高危險年齡;然而,現行子宮頸篩檢政策是從三十歲開始,且子宮頸抹片篩檢率難以突破五成的瓶頸,乳房X光攝影篩檢對象則為五十歲以上婦女,這都顯示政策有檢討必要。

  鄭博仁指出,過去向來是子宮頸癌由婦產科醫師篩檢、乳癌由外科篩檢,未來在執行面上,醫界不但需要加強衛教,也持續訓練跨科種子醫師,讓乳癌、子宮頸癌的篩檢「三點不漏」。

  此外,鄭博仁說,臨床醫師也發現,例如原住民和女性新住民(外籍配偶)的子宮頸癌篩檢率較低,偏遠地區由於醫療資源不足,也成為癌症篩檢的死角,還有都會區交通運輸空氣污染對女性肺癌的影響,也需要長期密切的研究,以訂定有效的肺癌防癌策略。台灣婦女健康學會召集人張博雅在二月四日世界癌症日前夕,呼籲婦女在關心家人的同時,更要愛護自己,因為婦女不僅是家庭的支柱,更是社會安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