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度的子宮頸抹片異常怎麼辦?

 

  在過去抹片檢查報告分為五級制的時代(第一級為正常,第二級為發炎,第三級為上皮細胞變性,或稱上皮細胞化生不良,第四級為原位癌,第五級為侵襲性癌),不少婦女朋友一接到抹片結果通知為「第二級」,即以為是子宮頸癌「第二期」而嚎啕大哭;告訴她們「通知單上不是寫明只是發炎,需回門診治療,三個月之後再重新做抹片嗎?」她們大都表示懷疑只是炎症還是癌症。
■炎症不是癌症
  事實上照現行的貝市系統,良性細胞病變包括了:
˙反應性變化:發炎、修護、放射線及其他
˙萎縮性發炎
  這些都表示細胞看起來不正常,可是並非癌症或癌症前病變,因此實在不必杞人憂天。
  這些抹片結果在健保的抹片檢查上歸類為第2及第3項,幾乎都是由於抹片時子宮頸口有白帶或有不少白血球,有些則是由於更年期後未補充女性荷爾蒙,因此出現「發炎」的抹片結果。一般建議根據抹片結果治療,三個月之後才重做一次抹片,不少婦女朋友急於重做一次,但其實意義不大,因為即使已不再有急性發炎狀態,但細胞修護期間,抹片還是會出現同樣的結果,徒增困擾。
  至於治療方法,則視抹片結果而定,例如有陰道滴蟲,則表示為性傳染病,雙方(有時甚至是多方)皆需使用殺滴蟲的藥才行;如有黴菌,需使用抗黴菌的藥;如有放射線菌,不僅需對症下藥,還得把放了太多年的子宮內避孕器取出來,因為出現這種菌,幾乎都是避孕器放了十年、二十年了;如果是萎縮性發炎,則宜使用女性荷爾蒙,尤其是女性荷爾蒙陰道軟膏,直接塗抹在陰道及子宮頸上,三個月以上大都可以出現效果。

■非典型上皮細胞
  另外,在現行的抹片報告系統中,還有一個不但婦女朋友聽不懂、看不懂,連不少醫師也弄不清楚的抹片結果,叫做「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ASC),在2001年修正的貝市系統中,又分為「未定意義的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ASC-US)和「無法排除高度鱗狀上皮細胞內病變的非典型細胞」(ASC-H),大家想必看得一頭霧水,而接到這種報告的婦女朋友緊張兮兮的也大有人在。
  依照2001年版的貝市系統,ASC就是「細胞學上的變化看來,有鱗狀上皮內病變(SIL)的跡象,但這些變化的質或量,還不足以將之診斷為SIL」,言下之意就是說看來有點像SIL,可是細胞的變化又不夠多或不夠嚴重到可以下SIL的診斷。簡而言之,ASC是介於陽性抹片(SIL以上)和陰性抹片(正常或發炎)之間的模糊地帶。
  一個良好的細胞學實驗室,ASC的抹片結果應該不佔所有抹片的5%以上,其中ASC-US佔90-95%左右,ASC-H佔5-10%左右,而ASC應該是SIL的兩倍到三倍之間。這下子問題來了,每100個做抹片的婦女,可能會有將近5個人,其抹片結果為「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而其中九成以上又是「未定意義的」(ASC-US),該如何是好?
  目前醫界對ASC的臨床處理,並沒有統一的做法,有些人主張四到六個月之後重做一次抹片,如果仍懷疑有上皮內病變,包括ASC及LSIL、HSIL,應做陰道鏡檢查;如果連續三次,相隔六個月所做的抹片報告都是正常時,可以恢復為一年做一次抹片檢查。有些人則主張針對ASC,直接做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如為陽性,則做陰道鏡檢查,如為陰性,可以過六個月重做抹片。也有人主張,如同LSIL、HSIL一樣,直接做陰道鏡檢查,目前還沒有定論,但是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NCI)指導準則目前是傾向於每四到六個月追蹤抹片,連續兩年。
  由於研究顯示,ASC的患者中,至少10-15%為HPV陽性,且有可能10%左右潛藏了HSIL在內,再加上2001年修正的分類中,又分出了個ASC-H(抹片報告中的第16項,參見本書Part4),已經表明「無法排出HSIL的可能性」,因此個人認為至少針對ASC-H,應該和LSIL及HSIL一樣,直接做陰道鏡及切片檢查,否則婦女朋友光是心理壓力就受不了了。
  有一個針對203個抹片為ASC的病例所做的研究指出,高達24%的ASC婦女,經組織切片證實有子宮頸鱗狀上皮內贅生瘤(CIN),而抹片為LSIL的婦女則更高達44%有CIN。而其中35歲以下的ASC婦女,32%有CIN,35歲以上的ASC婦女則只有14%有CIN。至於抹片為LSIL的婦女,35歲以下者51%有CIN,35歲以上有28%有CIN。看來如果是35歲以下的婦女,抹片結果為ASC,實在不能掉以輕心呀!
  此外,還有個比較少見的「未定義的不典型的腺體細胞」(AGUS),和ASC相似,只不過這指的是內子宮頸或子宮內膜細胞,由於研究顯示抹片為AGUS之中,至少有兩成以上(甚至有報告高達45%)潛藏了子宮頸腺癌、零期腺癌、子宮內膜癌、HSIL、LSIL等,因此一般都主張針對AGUS,應立即做陰道鏡、切片和內子宮頸搔刮,40歲以上的婦女還要加上子宮內膜搔刮,以策安全。

Back